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是北京唯一的市屬園林綠化行業公益性科研院所,主要開展本市園林綠化中長期發展戰略、重大改革等基礎研究,提供決策咨詢;承擔園林綠化科技攻關、技術咨詢服務、科研成果推廣、科學技術普及等具體工作。連續被評為北京市高水平科研院所。
全院分為4個院區(望京、黃垡、龍潭湖、密云),總面積2600畝。現有正高級職稱39人,副高級職稱43人。設14個研究所(花園城市研究所、生態修復研究所、綠地與健康研究所、自然保護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土壤與水研究所、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古樹與樹木健康研究所、碳中和研究所、自然教育研究所、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所、大數據應用與智能裝備研究所、綠道與森林防火研究所),擁有“園林科創”國家級星創天地、“科創中國”園林綠化創新基地、北京城市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北京鄉土觀賞植物育種國家長期科研基地、國家彩葉樹種良種基地、綠化植物育種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園林綠地生態功能評價與調控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市級松材線蟲病檢測鑒定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生態保護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和月季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古樹健康保護國家創新聯盟、園林綠化廢棄物利用國家創新聯盟的理事長單位。
2020年11月,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根據發展需要,近期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3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收計劃及導師簡介
招收計劃及導師簡介_明細表(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李新宇,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生態環境研究所負責人。第四批國家林草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北京生態學會理事,園林植物與人居環境建設國家創新聯盟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生態系統監測、服務功能評價與調控技術研究。國內外高水平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作為項目負責人,曾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林草科技攻關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曾獲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三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等獎項。
謝軍飛,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碳中和研究所技術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園林綠化生態功能的定量評價與提升。近5年承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北京城市綠地應急避險功能空間格局及其對人口輻射力的影響分析”、“園林植物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清單量值及其動態變化研究-以北京為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的專題“綠地改善微氣候格局構建和模擬技術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并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中國園林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任斌斌,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園林專業博士,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人居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研究生校外導師,中國科協科技人才獎項評審專家。研究方向為園林生態與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育,先后主持和參加了國家基金委、科技部、建設部、國家林草局、北京市科委等30余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獲梁希林業科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進步獎10余項,參與制定行業、地方及團體標準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0余件,發表科技論文40余篇。
于德永,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青海師范大學青藏高原地表過程與生態保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科研團隊帶頭人。研究方向:景觀生態學、景觀可持續性科學、城市化及其環境效應、資源與環境遙感。
姚志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博導。曾為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氣象氣候與大氣環境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丹麥奧胡斯大學訪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碳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陸氣碳氮交換及其環境效應。曾獲中國科學院“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已在gcb、jgr、afm、erl、sbb、agee、ep、plant soil、nature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80余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30多篇,均發表于jcr一區期刊),sci引用率達4000余次,h指數為38。
李樹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筑學院綠色療法與康養景觀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造園學)博士,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日本慶應大學客座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康養與園藝療法專業委員會主任,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與《城市林業》副主編,《中國園林》與《風景園林》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園藝療法與康養景觀設計、植物景觀與生態修復設計、盆景文化史與技術史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以及其他國家級、省市級科研課題20余項,出版專著、譯著20余部,發表科技論文200余篇,科研成果曾先后榮獲日本造園學會研究獎勵獎、日本財團法人村尾學術獎、日本造園學會學術研究獎、美國園藝療法協會charlesa﹒lewis杰出研究獎、華夏獎、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技進步獎等十余項。
二、招收條件
1.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學術素養,較強的合作精神、協調能力和扎實的專業知識。
2.近3年內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或在2025年通過博士學位答辯的博士研究生,年齡在35周歲以下。
3.須全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生態學專業博士后招收對象博士學位為自然地理學、生態學、林學、環境科學、遙感等專業均可;需近3年內在國際期刊發表過sci文章1篇以上,熟悉野外觀測或控制試驗;掌握生態系統功能評價模型使用或開發者優先。
5.微生物學專業博士后招收對象需近3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或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及以上;微生物學專業,優先考慮微生物菌劑研究方向。
6.風景園林學專業博士后招收對象為風景園林及相關專業;需近3年內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及以上。
三、工作待遇
1.博士后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享受不低于園科院專業技術人員十級同等待遇。
2.博士后在站期間,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落戶相關手續。
3.博士后在站期間,由園科院提供住房。
四、招收程序
1.申請人于2025年5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方式將申請材料發送至指定郵箱,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需要提交的申請材料包括:個人簡歷(含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主要研究成果介紹);《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博士后申請表》(詳見附件);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博士學位證書掃描件。
二維碼(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2.遵循“公開招收,嚴格考試,擇優錄取”的原則,根據申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篩選,經過綜合考核后擇優錄取。本站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初審合格者將安排參加面試。申請材料僅作招收之用,將嚴格保密。
聯系與咨詢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甲7號,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
郵編:100102
聯系人:王老師
聯系電話:13811899213
e-mail:[email protected]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9hyhx-nwmokp5gyakpuyw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