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始建于1991年4月,由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康復研究中心聯合創建而成。
康復醫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充分發揮我院在全國康復醫學教育事業中的龍頭和輻射作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教育模式。為了吸收國內外博士來中心從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發展,建立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康復醫學院分站。學院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曾先后與日本、加拿大、挪威、愛爾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系。特別通過中日JICA教育合作項目,在國內首次實現了PT專業方向和OT專業方向獨立分科的教育模式,率先達到了國際康復教育標準,并通過了世界作業治療師協會(WFOT)的認證,為我國加入WFOT奠定了基礎。學院具有較強的康復學科教育和科研實力,共獲得國家、省部級和市級科研課題90余項,獲得經費資助4000多萬元;其中,省部級獎24項。先后承擔了國家“九五”攻關課題“急性腦卒中早期康復的研究”和國家“十五”攻關課題“急性腦血管病三級康復方案的研究”和“十一五”課題“腦血管病康復規范流程的制定及康復技術研究推廣”等。
?
一、招收條件
1.具有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2.達到所屬學科的博士后入站標準。
二、招收專業
具有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外科學、骨科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三、相關待遇
1.按中級職稱崗位兌現工資待遇;
2.提供一居室或二居室周轉宿舍。
四、報名方式
申報者首先與意向導師溝通,導師同意后,康復醫學院進行資格審核、進站考核,考核通過者上報首都醫科學校審批。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黃老師
聯系電話:010-87020556
?
廖利民教授
廖利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后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衛計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現任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兼副主任、中國康復科學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泌尿外科及神經泌尿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常委兼尿控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盆底功能障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兼尿控學組組長;國際神經泌尿學會(INUS)理事、泛太平洋尿控協會(PPCS)理事、第42屆國際尿控協會(ICS)年會大會主席、ICS理事,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ICI)及前列腺增生咨詢委員會(IC-BPH)委員;ICS官方英文雜志《神經泌尿學與尿動力學(NAU)》副主編、PPCS官方英文雜志《下尿路癥狀(LUTS)》編委,《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泌尿外科雜志》、《微創泌尿外科雜志》等8家中文雜志編委;承擔或參與“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公益行業科研基金”等科研課題9項。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英文論文80余篇。主編中英文書籍3部。
研究方向:泌尿外科學(尿控方向)
招收人數:2人
招收條件:具有外科學相關專業背景。
?
李建軍教授?
李建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后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原任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博愛醫院院長,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中國康復科學所所長、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經損傷修復所所長、神經損傷與康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副會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主編等職務。李建軍教授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和局級科研課題30余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發表核心期刊學術論文310篇,其中SCI論文49篇,主編、參編專著21部,擔任總主編組織編寫中西部康復人才培養遠程教育教材一套4本、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系列教材38本;培養碩士研究生39名、博士研究生33名,博士后4名;作為大會主席,成功組織舉辦了第42屆國際脊髓學會學術年會(42th ISCoS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共9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共9屆脊髓損傷學術年會,為國內外同行搭建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2011年被國際著名的“脊髓損傷瑞克漢森基金會”授予“瑞克-漢森非凡成就獎”(Rick Hansen Difference Maker Award);2020年榮獲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會(ISPRM)“HAIM RING AWARD”。;擔任2012年倫敦殘奧會、2016年里約殘奧會中國代表團首席醫療官;擔任2019阿布扎比特奧會中國特奧會代表團首席醫療官。
研究方向:骨科、脊柱脊髓治療與康復
招收人數:2人
招收條件:具有骨科、運動醫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相關專業背景。
?
?
張浩教授?
張皓,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后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康復三科主任。1988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一直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工作至今主要從事神經系統疾病的康復工作,尤其在腦外傷康復與腦卒中診療康復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數十項科研項目,以責任作者發表SCI論文以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八十余篇。曾到美國、日本、挪威等國進行交流學習,多次主辦神經康復的相關學術會議和培訓班,目前擔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常務理事、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顱腦創傷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社會職務。
研究方向:神經康復
招收人數:1人
招收條件:具有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相關專業背景。
?
楊明亮教授
楊明亮,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康復研究中心--脊柱脊髓神經功能重建外科副主任,兼任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經損傷與修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肺康復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脊髓損傷康復專業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脊髓損傷康復專業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康復專業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專業委員。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科技項目,首都衛生發展專項基金,北京冬奧重點項目(子課題),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等項目。研究方向為脊髓損傷后神經康復治療新技術;脊髓損傷后呼吸功能重建新技術。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余篇。獲2017年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7年北京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8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研究方向:脊髓損傷呼吸功能重建新技術(神經電調控方向)
招收人數:1人
招收條件: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電子技術優先)。
?
王方永教授?
導師簡介:
王方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后導師,科室副主任、國家公派留學歸國人員、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研究學者、美國DISC脊柱微創中心訪問學者、德國柏林UKB醫院訪問學者。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公派留學資助計劃。入選首都衛生健康“未來之星”培育計劃重點培育對象。專業方向:脊柱脊髓外科20年臨床實踐經驗。擅長骨科脊柱疾病精準微創治療與康復、包括各種退變性、創傷性、先天性脊柱疑難疾病,根據疾病不同階段采取個體化、階梯化和精準化微創治療與康復。診療范圍包括:骨脊柱科疾病、脊柱神經學、脊柱微創、脊柱脊髓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頸椎病、胸椎管狹窄癥、頸/胸/腰椎骨折、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脊柱側彎、脊柱畸形、脊柱裂與脊髓拴系、腦癱外科矯形與SPR手術、神經損傷后功能重建等。參編專著:《脊柱脊髓損傷現代康復與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脊柱康復醫學-高級理論與實踐》人民軍醫出版社;《臨床骨科康復學-基于循證醫學方法》人民軍醫出版社;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骨科學》等學術專著。臨床科研: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篇,其中骨科和康復專業國際專業期刊英文SCI論文10篇。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省部級等各級科研課題10項。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北京醫學會創新轉化大賽優勝獎。國家發明專利。學術任職:中國康復醫學會智能康復專委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脊柱微創專委會常委、國際神經修復雜志編委、北京骨科專業委員會微創學組委員、首都衛生科研專項評審專家、北京市豐臺區科普專家等重要學術和社會任職20個。
研究方向: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微創、骨科康復、脊柱康復、脊髓損傷康復
招收人數:1-2人
招收條件:具有外科學、骨科學、神經外科學、運動醫學、康復醫學等相關專業背景。
附件下載: